自由在高处最新未删节在线阅读免费下载 |
![]() |
|
古城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自由在高处 作者:熊培云 | 书号:43647 时间:2017/11/9 字数:1961 |
上一章 园明圆座一是都庄村个每 下一章 ( → ) | |
走进国中屈指可数的几个古村落,就知道这个家国已经失去了多少宝贵的东西。不以拍卖会上的价格以及家国主义来衡量世间万物的意义,不难发现,每个村庄的价值就是一座圆明园,甚至⾼于圆明园 小时候上历史课,读到圆明园一节时,听到那么多的国宝被英法联军抢走,流落海外,难免和大人们一样有一种羞聇感。不过,对于一个乡下孩子来说,这种羞聇感,必须配合大量想象才能完成。毕竟,从来没有见到过那些珍宝,更不知其价值几何。只是朦朦胧胧觉得世界不应该是这样的弱⾁強食。 及至年长,多读了些书,有了些阅历,明⽩了些因果与事理,这种羞聇感便开始兵分两路:一路继续问罪強权,有 ![]() 我们无法回到实真的历史场景之中,有关叙事也只可能是对历史的断章取义,仅取一瓢饮。而在通常情况下,这一瓢也是“宏大叙事”的一瓢。所以在国中你会看到,绝大多数历史书都不忘将“火烧圆明园”视为国聇,却很少有人取样民宅,具体描述某家人被侵⼊、被抢劫、被损毁的过程,更不会为被毁的民宅设立一个废墟纪念馆。它们只属于一堆数字,其意义在于注释家国如何破碎,而非重申民众的住宅权利需要得到彻底保护。 火烧圆明园后来上升为国聇之象征,同样暗含了“废墟伟大化”的过程。有爱国者甚至提议家国应该动用财力收复圆明园流失的文物。对此只适于陈列的“瓷器爱国主义”(Porcelainpatriotism),我很不以为然。 就聇辱感而言,在一百多年前的“家天下”模式下,最该为圆明园被烧感到羞聇的当是満清王族,而非那些一辈子也没有机会踏进皇家园林的黎民百姓。对于后者,最实真也最具体的聇辱是,他们祖祖辈辈 ![]() 在此意义上,保留圆明园废墟的价值应该在于对公平正义的呼唤,而不在于铭记聇辱。如果以收购文物来“洗刷国聇”则未免天真。过去不会因为“瓷器爱国主义”发生任何改变。据说当年英国的马戛尔尼、斯当东使团初访国中时的一个印象是“所有⾼大的建筑都是公家所有,或者里面住的是⾼级员官。继承祖辈巨额遗产而又没有一官半职的人都只能偷偷享用其财富。”如此动用国力民财“洗刷国聇”无异于回到修复“⾼大的建筑”的老路上。 英法两国曾经打过百年战争,冲进圆明园时却是手挽着手,连个“拆”字都没有写,便将圆明园毁了个精光。雨果笔下的这两个強盗在国中不复存在,但是体现弱⾁強食的暴力,并没有在这片土地上消失。 消失的反倒是一些城里的老建筑以及有着悠久历史的村庄。在欧洲,许多人仍住在百年的民宅里,而国中的城市,已经很少能看到有七十年历史的房屋。在变化缓慢的乡村,过去由几代人盖起的大宅子,不是毁于战火,便是毁于建设。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始于1991年的《城市房屋拆迁条例》,竟然会有“诉讼期间不停止拆迁的执行”这样荒唐的规定,仿佛宣示“永不停战” 今年10月的一则新闻:在广西北海市,数以百计的武警、安公等府政人员将仍有60多户拒迁村民的⽩虎头村封锁控制起来,准备強拆。此前,由村民直选的村委会主任许坤被当地安公机关以非法经营逮捕。而据《南方都市报》报道,许坤之所以⾝陷囹圄,更大可能是他带领⽩虎村村民抗拒強拆,为寻求声援,他成了网民眼里“发帖最多的村委会主任” 这样的新闻让人叹息。我们这个家国,真是挫折无穷,刚刚开始的一点建设,却总是被中断。远说有宋朝,近说有民国。即使没有外敌⼊侵,內部也会流行“只许我建设,不许你建设”的暴力逻辑。 走进国中屈指可数的几个古村落,就知道这个家国已经失去了多少宝贵的东西。不以拍卖会上的价格以及家国主义来衡量世间万物的意义,不难发现,每个村庄的价值就是一座圆明园,甚至⾼于圆明园。在此仅从经济与情感来看——它们也是农民抵抗暴力拆迁、征地的两个主要理由: 论经济,对于一个农民而言,圆明园再有价值也可能是一文不值,甚至是一个负数,因为圆明园里有农民的⾎汗钱,而他们却从来没有得到过一点好处。相反⽇夜与之相伴的土地与房屋,却是他们安⾝立命的 ![]() |
上一章 自由在高处 下一章 ( → ) |
《自由在高处未删节》情节环环相扣、逻辑严谨,是一本十分精彩的小说,古城小说网免费提供熊培云作品集自由在高处最新章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