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风云(1939-1941)最新未删节在线阅读免费下载 |
![]() |
|
古城小说网 > 军事小说 > 战争风云(1939-1941) 作者:赫尔曼·沃克 | 书号:43037 时间:2017/10/30 字数:5365 |
上一章 章七十第 下一章 ( → ) | |
坐静战(摘自《失去了的世界帝国》) “假”战争 华沙陷落之后到挪威事件之间这段为期半年的沉寂,在西方被称作“假”战争,这是援引一位国美议员的用语。我们称它为Sitzkrieg或“坐静战”这是针对Blitzkrieg ①的俏⽪话。从英法方面讲,这种说法可能是适当的。在这段 ![]() ①德语:闪击战。 这段微妙、晦暗的时期刚刚开始,元首就向国会作了“伸出和平之手”的演说。他这次演说也和他的其他政治活动一样,经过精心策划。如果当初盟国轻信这一演说,我们很可能发动震惊西方的十一月进攻。华沙陷落后,希特勒对此已经作了安排,我们也积极进行筹划。但目前西方政治家对元首已产生了某种戒心,他们的反应使人感到失望。但这毕竟关系不大,由于气候恶劣,以及供应问题无法解决,迫使急躁的元首不得不一再推迟行动⽇期。于是袭击法国的计划始终未能实现,只是不断变更⽇期和战略。进攻⽇期总共推迟了二十九次,同时准备工作以从未有过的速度继续进行。在我们草拟FallGelb(即进攻法国的⻩⾊方案)的时候,我们参谋部最喜 ![]() 在芬兰的 ![]() ![]() 斯大林在与里宾特洛甫谈判签订协定以后,始终不变的政策是,趁我们与主民势力作战之际,尽一切可能扩张领土,巩固他的地位,以便与我们最后摊牌。希特勒为了腾出手对付西方,已经把波罗的海沿岸家国和波兰境內的大片土地让给斯大林。但是,斯大林象俄国沙皇或布尔什维克其他统治者一样,贪得无厌。这时是他呑并卡累利阿地峡和控制芬兰湾的大好时机。当他的使者对骄傲的芬兰人进行威胁、企图霸占这片领土而宣告失败时,斯大林决定诉诸武力。芬兰的主权当然遭到了躏蹂。 但是,使全世界震惊的是,苏联统治者竟因为进攻进行得很糟而陷⼊困境。被吹嘘得天花 ![]() 圣诞节芬军打了个大胜仗,这就是著名的苏墨萨米战役,芬军以死伤约九百人的代价,造成苏军约三万人被歼灭或冻死。经过这次战役,大家就不可能再把苏军当作一个強有力的现代化的敌对力量。后来,赫尔曼-戈林称这次芬兰战役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 ![]() 坐静战结束:挪威 西方主民 家国纷纷对进攻芬兰一事大肆宣传,并酝酿给予芬兰军事援助。但结果并没有采取任何行动。不过开辟芬兰战线迫使希特勒面临北方的強大威胁,英国企图占领挪威。 关于这一点,我们有准确的报情。英国的这一计划,并不象纽伦堡审判中指控德军国队的某些计划和“ ![]() 苏芬战争使挪威问题尖锐化,因为英法完全可以利用“援芬”作为借口,在挪威登陆,并向斯堪的那维亚半岛 ![]() 在纽伦堡法庭上,海军上将雷德尔因“ ![]() ![]() 我们占领挪威,是在非常优良的英国舰队实际炮火下进行的一次惊人的⽔上行动,并且获得了大巨的成功;这次成功并不是由于希特勒的指挥,而是无视他的指挥的结果。我们在海上遭到惨重损失,尤其后来当我们计划进攻英国时,驱逐舰奇缺。但比起我们获得的战果,我们所付出的代价就微乎其微了。我们先发制人,阻止了英国,开辟了更广阔的海岸线,粉粹了对我们的封锁,并且保证了整个战争年代瑞典铁矿石的供应。 在挪威的错误 希特勒的外行在挪威暴露得很糟糕。每个战役中都一再发生,并且越来越厉害。无论在哪一方面,外行的标志就是在困难面前惊慌失措。而內行的标志则是危急关头善于随机应变,最⾼超的用兵艺术就是要求在战云密布的时刻作出正确的判断。希特勒的惊慌失措表现为两种形式:当队部正在运动的时候,他突然命令队部停止作战;在战役的中途突然变更目标。这两个弱点在韦塞演习中都表现出来。我在分析挪威战役时,详细记述了希特勒整天歇斯底里大发作,坚持要我们放弃纳尔维克这个真正的据点,以及他突然狂疯策划用“不来梅号”大邮船攻占特隆赫姆港等等。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能成功占领斯堪的那维亚半岛呢?那完全是因为法尔肯霍斯特将军在挪威不顾元首的⼲扰,进行了有效而⼲练的工作,统率了一支精锐队部,拟定了正确的计划。 这种来自上面的偶然⼲扰往往影响整个作战行动。阿道夫-希特勒多年来为了达到控制军队的目的,不仅使用暴力手段,而且耍尽了狡猾的政治手腕。毫无疑问,此人对权力的 ![]() ![]() 希特勒如何篡夺了军权 一九三八年他和他的一批纳粹宠臣,竟然肆无忌惮,捏造罪名,指控最⾼统帅部的一些有名望的将军行为不检。一方面他们也利用了几个犯有这类 ![]() ![]() 由于对我们的一批有名望的将领进行了人⾝攻击,捏造了罪名,我们参谋部就被堵住了嘴,解了体,因而对这次篡权没有提出任何相应的议抗。德军国队一向不受政治控制,这使德军国队长久以来成为我国一支坚強力量,现在德军国队的绝对立独宣告结束,世界上一支最強大的军队的指挥权,在战争开始前一年光景,落到一个奥地利街头鼓动者的掌握之中。 就这件事本⾝而论,还不算是一次灾难 ![]() ![]() 可是希特勒却听不进任何人的意见。这一点毁了他,也毁了德国。从重大的战略方针,直到微乎其微的细节,都由他一人包揽。在我们战争时期唯一有效而庒倒一切的原则是,希特勒指挥一切。一九三九年十一月,由于我们竭力设法阻止一次为期过早的对法国的进攻,希特勒在总参谋部作了一次耝暴的演讲,警告我们说,任何人胆敢违抗他的意志,他将进行无情的打击。象他的其他许多恫吓一样,他这话确实做到了。到战争结束时,总参谋部大部分人员都被免职。不少人被 ![]() 这样一来,伟大德国的坚強民人和勇敢无畏的德国士兵,都沦为希特勒外行指挥下的御用工具。 希特勒和丘吉尔:一个对比 温斯顿-丘吉尔在他的回忆录中有一段写到他的部长们尽职的情况,流露出对希特勒的羡慕,说希特勒在执行自己的决定时,可以丝毫不受⼲扰,也不用去说服目光短浅的职业军人。事实上,也正是这一点挽救了英国,使英国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丘吉尔和希特勒一样,是外行⼲预军事的一把好手。两人都是从政治上极端意失的境况中崛起掌权,都是主要依靠他们那三寸不烂之⾆控制群众。他俩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所代表的一部分人的利益,因此不管有多少错误、多少失败和灾祸,都赢得了人们对他们的忠诚。两人都喜 ![]() ![]() ①。 ①德语:元首准则。 如果丘吉尔拥有阿道夫-希特勒所窃取的权力,盟国的军队在一九四四年向被丘吉尔称之为“平静的轴心”的可怕的山峦起伏、⽔中障碍重重的巴尔⼲半岛进军时,肯定会全军覆没。我们会在这里歼灭他们。意大利战役就是一个证明。只有在诺曼底的广阔平原上,运用大量质量低劣、廉价装备的福特产品的国美作战方式才有用武之地。巴尔⼲半岛将会重新掀起一场德摩比利隘口战役①,取胜的将是巴尔⼲人,遭到失败的则将是丘吉尔,相形之下,加利波利②的失败也就微不⾜道了。 ①意大利东南部重要海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丘吉尔企图攻占这个港口,遭到失败。 ②德摩比利隘口在希腊境內,斯巴达王在四八○年曾率领三百人挡住波斯大军。 如果拥有元首的权力,丘吉尔就会轻举妄动,试图收复希腊岛屿,并袭击罗得岛,从而将供应经常处于紧张状态的盟国登陆艇⽩⽩浪费掉。一九四四年他喋喋不休地要求艾森豪威尔和罗斯福进行这一荒唐而愚蠢的行动,直到他们拒绝再和他谈这件事。 丘吉尔是一个受到主民约束的希特勒。德国如若有朝一⽇东山再起,应当记取这两个人的不同结局。我并不赞成议会无尽无休的辩论。就信仰而论,我一向拥护保守的君主制。不过,不论政体结构如何,今后我们应该将军事委托给训练有素的将领,军事部门坚决不允许搞政治的人揷手。 英译者按:以上希特勒与丘吉尔的这一不伦不类、肆意歪曲的对比,当然略去了 ![]() ![]() ![]() ![]() 隆所说的英国在挪威登陆的计划确有其事。他想从这件事得出结论说明纽伦堡审判完全不可信,这当然是另一回事。英国是挪威、丹麦等中立小国的唯一保护者和希望。英国在挪威登陆的目的是保卫挪威,而不是占领和控制它。在战争中,出于战略上的需要, ![]() |
上一章 战争风云(1939-1941) 下一章 ( → ) |
《战争风云(1939-1941)未删节》情节环环相扣、逻辑严谨,是一本十分精彩的小说,古城小说网免费提供赫尔曼·沃克作品集战争风云(1939-1941)最新章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