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资治通鉴最新未删节在线阅读免费下载 |
![]() |
|
古城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续资治通鉴 作者:毕沅 | 书号:10117 时间:2017/3/25 字数:13094 |
上一章 一十三百一纪宋 下一章 ( → ) | |
起柔兆困敦正月,尽強圉⾚奋苦十二月,凡二年。 ○⾼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二十六年(金正隆元年) 舂,正月,己酉,金群臣上其主尊号曰圣文神武皇帝。 金主自上年九月废朝,常数月不出,有急奏,召左右司郞中省于卧內。庚戌,始视朝。 辛亥,尚书礼部侍郞兼侍讲王珉、权吏部侍郞徐仿罢。 时珉等使北未还,而殿中侍御史汤鹏举,论二人皆以谄事秦桧故骤为台谏,无一言弹击奷琊,无一事裨补时政,不修人臣之礼,不识事君之义,故有是命。 癸丑,翰林学士陈诚之兼侍读,尚书吏部侍郞张纲兼侍进,起居舍人王纶兼崇政殿说书。 甲子,故责摇清远军节度副使赵鼎,追复观文殿大学士。责授左朝散郞、秘书少监、分司南京、赣州居住孙近,责授濠州团练副使郑刚中,并追复资政殿学士。故左大中大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宮、永州居住汪藻,追复显谟阁学士。 乙丑,金主观角牴戏。 罢中书、门下省,以太师温都思忠为尚书令,以太尉、枢密使昂为太保,右丞相布萨师恭为太尉。 丙寅,以令衿为明州观察使、定安郡王。 直秘阁周葵权尚书礼部侍郞。 左奉议郞、知泰州海陵县冯舜韶为监察御史。 帝监秦桧擅权之弊,遂增置言事官。时何溥、王珪、沈大廉与舜韶并为察官,而汤鹏举、周方崇、凌哲为台谏。 己巳,诏:“昨降指挥,已得差遣人,限五⽇出门;其已有差遣及在贬谪者,不得辄⼊国门。” 庚午,左朝奉郞、通判肇庆府⻩公度引见,帝曰:“卿官肇庆,岭外有何弊事?”公度曰:“广东西路有数小郡,如贵、新、南恩之类,有至十年不除守臣者。权官苟且,郡政废驰,或不半年而去,监司又复差人,公私疲于 ![]() ![]() ![]() 辛未,左承议郞、新知黎州唐秬⼊辞。秬言:“臣所治黎州,控制云南极边,在唐为患尤甚。自太祖皇帝即位之初,指舆地图,弃越巂不⽑之地,画大渡河为界,边民不识兵⾰,垂二百年。昨蒙遣钟世明裕民川蜀,蠲减虚额,人受其赐,更请降招抚谕,庶几蜀民扶老携幼,共闻德音。”秬,重子之也。 二月,癸酉朔,金主改元正隆,大赦。 甲戌,左朝议大夫刘才邵权尚书工部侍郞。 己卯,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武当军承宣使、池州驻答刂御前诸军都统制李耕卒。昭庆军承宣使、殿前司右军统制岳超为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充池州驻答刂御前诸军都统制。 庚辰,金主御宣华门观 ![]() 辛巳,金改定內外诸司印记。 辛卯,参知政事魏良臣罢,为资政殿学士、知绍兴府。 先是侍御史汤鹏举言:“良臣人品凡下,天资凶险,率意任情,浮躁浅陋。通判以下差遣,已得旨令吏部差注,必留堂除以市私恩。台谏之论列人才,良臣引用私亲赵公智,必 ![]() ![]() ![]() ![]() 乙未,左朝请大夫、新知汉州陈康伯试尚书吏部侍郞。 金司徒张通古致仕。 庚子,金主谒山陵;辛丑,还都。 三月,壬寅朔,金始定职事朝参等格,仍罢兵卫。 甲寅,诏:“比缘军兴,令宰相兼枢密院使,典掌机务;今边事已定,可依祖宗故事,宰相更不兼领。” 戊午,权刑部尚书韩仲通守户部尚书,仍兼权知临安府;敷文阁待制、新知信州周三畏试刑部尚书。 己未,资政殿学士、提举万寿观兼侍读万俟禼参知政事。 癸亥,太尉、奉军国节度使、御前诸军都统制、知兴州吴璘开府仪同三司。 丙寅,诏曰:“朕惟偃兵息民,帝王之盛德;讲信修睦,古今之大利;是以断自朕志,决讲和之策。故相秦桧,但能赞朕而已,岂以其存亡而有渝定议耶!近者无知之辈,遂以为尽出于桧,不知悉由朕衷,乃鼓唱浮言以惑众听,至有伪造诏命,召用旧臣,献章公车,妄议边事,朕实骇之。仰惟章圣皇帝子育黎元,兼爱南北,肇修邻好,二百馀年,戴⽩之老,不识兵⾰。朕奉祖宗之明谟,守信睦之长策,自讲好以来,聘使往来,边邮绥静,嘉与宇內共底和宁。內外大小之臣,其咸体朕意,恪遵成绩,以永治安;如敢妄议,当置重典!” 自秦桧死,金人颇疑前盟不坚;会荆、鄂间有妄传召张浚者,敌情益疑。于是参知政事沈该言:“向讲和息民,悉出宸衷,远方未必究知,谓本大臣之议,惧复用兵,宜特降诏书,具宣此意,远人闻之,当自安矣。”时参知政事万俟禼,签书枢密院事汤思退,言皆与该合,乃下是诏。 夏,四月,甲申,刑部开具自去岁郊祀后监司、郡守尝被台劾之人:直龙图阁赵士粲彡,直徽猷阁龚鋈,直秘阁郑侨年、郑震、郑霭、⾼百之、张永年、王晌、孙汝翼,直敷文阁方滋,共十人。诏并夺职。 先是殿中侍御史周方崇言:“延阁寓直,所以待英俊而宠劳能,请将去岁郊祀后臣僚论列放罢监司、郡守等人并镌落职名,非徒奷恶有所警惧,而委任责成见带贴职之人,实为荣耀。”故有是命。 庚寅,翰林学士兼侍读陈诚之假资政殿大学士、醴泉观使兼侍读,充贺大金上尊号使;吉州刺史、知閤门事苏华假崇信军节度使、领閤门事,副之。诚之三至北庭,颇见信,后有往聘者,必问其安否云。 癸巳,诏:“武生学以八十人为额,上舍十五人,內舍二十五人,外舍四十人,置博士、学谕各一员。”末几,诏:“生学百员为额。” 甲午,诏:“诸路州军自今不得奏祥瑞。” 帝尝曰:“前大理寺狱空,不许上表称贺,甚为得体。比年四方奏祥瑞,皆饰空文,取悦一时。如信州林机奏秦桧⽗祠堂生芝草,其佞尤甚。莲子双头,处处有之,亦何为瑞!麟、凤,瑞之大者,然非上有明君,下有贤臣,麟、凤之生,亦何所取!朕以为年丰⾕登,可以为瑞。若汉武作《芝房》、《宝鼎》之歌,奏之郊庙,非为不美,然何益于事?” 戊戌,置六科以举士:一曰文章典雅,可备制诰;二曰节 ![]() 庆远军承宣使、提举佑神观吴盖为宁武军节度使。 五月,壬寅,参知政事沈该为尚书左仆 ![]() ![]() 甲辰,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汽思退知枢密院事。 甲午,太常少卿贺允中权尚书礼部侍郞。 丁未,侍御史汤鹏举试御史中丞。 戊申,诏:“故追复观文殿学士赵鼎,特与致仕恩泽四名;故追复资政殿学士孙近,与致仕恩泽三名;故追复显谟阁学士汪藻,与致仕恩泽二名;故左中大夫刘大中、李若⾕、段拂,并追复资政殿学士,与恩泽二名;故左朝散大夫程昌,追复徽猷阁待制,与致仕恩泽二名;故左大中大夫范仲,追复龙图阁直学士;故左中奉大夫王居正,右文殿修撰赵开,并追复微猷阁待制,与恩泽一名;故左朝请郞李朝正,左朝散郞致仕⾼闶,左朝奉郞游 ![]() 诏:“李显忠昨缘归朝,全家被害,理宜优恤,除已给恩泽外,更特与五资。” 己未,金主使宣奉大夫、左宣徽使敬嗣晖,定远大将军、尚书兵部郞中萧中立,来贺天申节。 己巳,前特进张浚,度金人必渝盟,上疏曰:“今⽇事势极矣,陛下将拱手而听其自然乎,抑将外存其名而博谋密计以为久长计欤?臣诚恐自此数年之后,民力益竭,财用益乏,士卒益老,人心益离,忠烈之士沦亡殆尽,內忧外患相仍而起,陛下将何以为策?今天下譬如中人之家,盗踞其堂,安眠 ![]() ![]() 是月,金颁行正隆官制。 六月,丁丑,端明殿学士、新知湖州程克俊参知政事。 庚辰,金天⽔郡公赵桓薨。 壬午,诏:“故追复资政殿学士郑刚中,特与致仁恩泽二名。” 左奉议郞孙觌复左朝奉郞。觌既叙官,当秦桧秉政,畏祸深居者二十馀年。及是上书自诉,乃复旧秩。 丙戌,金以尚书右丞蔡松年为左丞,以枢密副使耶律安礼为右丞。 丁亥,作皇帝本命殿于万寿观,依在京以纯福为名。 流星昼陨。 秋,七月,甲辰,三佛齐国遣使⼊贡。 丁未,彗星出井宿间。 戊申,诏曰:“太史言彗出东方,朕甚惧之,已避殿减膳,侧⾝省愆。尚虑朝政有阙失,民间有疾苦,刑狱有冤滥,官吏有贪残,致伤和气,上天垂象。可令士庶实封陈言,诣登闻检院投进;仍令诸路监司、郡守,条具便民、宽恤合行事件闻奏;提点刑狱官躬诣属州县,详虑决遣,将枝蔓⼲连之人,⽇下疏放,务使施实惠以尽应天之实。” 己酉,金主命太保昂如上京,奉迁始祖以下梓宮。 壬子,诏:“故赠右谏议大夫陈瑰,赐谥忠肃。”先是帝谓辅臣曰:“近览瓘所著《尊尧集》,无非明君臣之大分,深有⾜嘉。” 丙辰夜,彗星没。 辛酉夜,天雨⽔银。 八月,丁丑,金主如大房山行视山陵。 庚寅,南平王李天祚,遣太平州刺史李国以右武大夫李义、武翼郞郭应五来贺升平,献⻩金器千一百三十六两,明珠百,沈香千斤,翠羽五百只,杂⾊绫绢五千匹,马十,象九。诏尚书左司郞中汪应辰燕国于⽟津园。迁国为太平州团练使,义左武大夫,应五武经郞,加赐袭⾐、金带、器、币有差。 辛卯,参知政事陈克俊罢,为资政殿学士、提举临安府洞霄宮,以疾自请也。克俊再执政才七十五⽇。甲午,尚书吏部侍郞兼侍讲兼权吏部尚书张纲参知政事。 乙未,静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南平王李天祚为检校太师,功号加“归仁”二字,赐袭⾐、金带、鞍马、器、币。 中书舍人吴秉信试尚书吏部侍郞。 九月,庚子朔,奉军国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御前诸军都统制、知兴州吴璘领御前诸军都统制职事,判兴州。自建炎以来,未尝有使相为都统制者,故改命之。 璘尝自著书,号《兵要大略》,谓:“金人有四长,我有四短,当反我之短以制彼之长。盖彼之所长,曰骑兵,曰坚忍,曰甲重,曰弓矢。吾当集蕃、汉所长而用之,故以分队制其骑兵,以番休迭战制其坚忍,制其甲重以劲弓強弩,制其弓矢则以远克近,以強制弱。”其说甚备。至于陈法,有图而无书焉。 辛丑,沈该等言安南人 ![]() 乙巳,翰林学士陈诚之兼侍读、同知枢密院事。 癸丑,御史中丞汤鹏举兼侍读、权尚书兵部侍郞。 甲子,汤鹏举言:“西清次对,超躐噤从,所以褒有德而显有功也。敷文阁直学士秦埙,敷文阁待制秦堪,敷文阁待制吴益,皆以庸琐之才,恃亲昵之势,可谓无功无德者也,其可直西清而充次对乎?请镌褫职名,示天下以至公之道。”诏:“鹏举所论,甚协公议。然朕以秦桧辅佐之久,又临奠之⽇,面谕桧 ![]() 冬,十月,己巳朔,右朝议大夫、知明州王俣试尚书户部侍郞。 丙子,拱卫大夫、忠州防御使、两浙西路兵马钤辖邵宏渊为殿前司前军统制。 乙酉,金葬始祖以下十帝于大房山。 丁酉,诏:“前特进张浚,依旧永州居住,俟服阕取旨。” 先是浚奉⺟丧归葬于蜀,行至江陵,会以星变求直言。浚虑金数年间决求衅用兵,而吾方溺于宴安,谓金可信, ![]() ![]() ![]() ![]() ![]() ![]() 万俟禼、汤思退见之,大怒,以为金未有衅,而浚所奏乃若祸在年岁间者。汤鹏举即奏:“浚⾝在草上,名系罪籍,要誉而论边事,不恭而违诏书,取腐儒无用之常谈,沮今⽇已行之信誓,岂复能为家国长虑!徒以闲居⽇久,以冀复用。议者以为前此权臣尝被其荐,故虽致人言,犹窜近地。况浚近得旨归葬于蜀,尚坚异议,以唱率远方之人,虑或生患。望屏之远方,以为臣下不忠之戒。”故有是命。 闰十月,己亥朔,汤思退言昨⽇张浚行遣极当,帝曰:“浚用兵,不独朕知,天下皆知之。如富平之败,淮西之师,其效可见。今复论兵,极为生事。且太祖以神武定天下,亦与契丹议和。”陈诚之曰:“浚论事颇有不当,如石晋因契丹之力以自立,其势不得不与之和,此桑维翰之功也。及景延广用事,遽以翁孙之礼待之,契丹遣使问曲直,延广对使者云:‘晋有横磨剑十万口,翁 ![]() 庚子,秘阁修撰、知婺州辛次膺权尚书礼部侍郞。 辛丑,宗正少卿李琳为贺大金正旦使,秉义郞、侍卫马军司⼲办公事宋均副之;尚书左司郞中葛立方为贺生辰使,閤门宣赞舍人梁份副之。 丙午,诏:“廉州岁贡珠,虽祖宗旧制,闻取之颇艰,或伤人命。自今可罢贡,幸丁纵其自便。”帝谓宰执曰:“朕尝读太祖《实录》,见刘鋹进珠子马鞍,太祖知刘鋹所采珠子甚多,⽇役幸丁数千人,死者不少。朕以为珠子非急用之物,既是难得,且伤人命,故特令罢贡,以为一方无穷之利。” 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建武军承宣使、新江南西路马步军副都总管董先卒于鄂州。 徽猷阁直学士致仕胡寅卒于衡州。 十一月,丙子,左从事郞、主管礼兵部架阁文字杜莘老充敕令所删定官。 先是诏以星变求言,莘老上书论:“彗,戾气所生,历考史牒,多为兵兆。家国为息民通和,而将骄卒惰,军政不肃。今因天戒以修人事,思患预防,莫大于此。”因陈时弊十事。 丙戌,知盱眙军吴说奏请噤止采咸。帝曰:“暴殄天物,诚为可噤。第贫民以此为生,一旦噤止,恐致业失。古之圣人,先仁民而后爱物,今但令官司不得买咸,民间从其便也。。” 十二月,戊戌逆,腊飨太庙。是⽇也,罢朔祭,以礼官援淳化故事有请也。 辛丑,知枢密院事汤思退同知枢密院事。 壬戌,三佛齐国进奉使蒲晋等⼊见。癸亥,封其国首领为王,蒲晋等赐秩有差。 甲子,金贺正旦使中奉大夫、秘书监、右谏议大夫梁銶、副使定远大将军、充马军副都指挥使耶律谌⼊见。 帝尝制宣圣及七十子像赞,亲书之。是月,始命刻石。 ○⾼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二十七年(金正隆二年) 舂,正月,戊子,右通直郞、监登闻检鼓王述,以贫乞补外。帝曰:“王伦顷年奉使金国,金 ![]() 庚寅,金以工部侍郞韩锡同知宣徽院事。锡不谢,杖百二十,夺所授官。 二月,丁酉朔,诏:“自今国学及科举取士,并令兼习经义、诗赋,內第一场大小经各一道,永为定制。” 庚子,太尉、武当军节度使、御前诸军都统制、充利州东路安抚使兼知兴元府杨政薨,年六十。政守汉中凡十八年,特赠开府仪同三司,后谥襄毅。 辛丑,金初定太庙时享牲牢礼仪。 癸卯,金改定亲王以下封爵等第,命置局,追取存亡诰⾝,存者二品以上,死者一品,参酌削降。公私文书但有王爵字者,皆立限毁抹,虽坟墓碑志,亦发而毁之。 戊午,御史中丞兼侍读汤鹏举参知政事。 鹏举为台官凡一年半,所论皆秦桧馀 ![]() 己未,敷文阁待制、知刑南府王师心试尚书户部侍郞。庚申,尚书吏部侍郞陈康伯兼侍读,权礼部侍郞。贺允中兼侍讲。 是月,金主坐武德殿,召吏部尚书李通,刑部尚书胡励,翰林直学士萧廉,语以“朕夜梦至上帝所,殿中人如婴儿。少顷,有青⾐特宣授朕天策上将,命征某国。朕受命出,上马,见鬼兵无数,朕发一矢 ![]() 三月,丙戌,帝御 ![]() 先是汤鹏举以御史中丞知贡举,上合格进士博罗张宋卿等,帝亲策试。既而以手诏宣示试考官曰:“对策中有鲠亮切直者,并置上列,以称朕取士之意。” 时乐清王十朋,首以法天、揽权为对,其略曰:“臣劝陛下揽权者,非 ![]() ![]() ![]() ![]() ![]() ![]() ![]() ![]() 晋原阎安中策言:“太子天下 ![]() ![]() 帝谓大臣曰:“今次举人程文,议论纯正,仍多切直,似此人才,极有可用。”翼⽇,又谓大臣曰:“昨览进士试卷,其间极有切直者。如论理财,则 ![]() ![]() ![]() 时帝临御久,主器未定,大臣无敢启其端者,安中对策,独以储贰为请。帝感其言,于是赐十朋等四百二十六人及第、出⾝,而擢安中第二。或曰:“安中与举人⻩成孙同县相友善,成孙⽗源,尝为书言储贰事,安中得其说以对,帝大赏之。” 始。蜀人之未集也。帝数有展⽇之命。沈该奏:“天时向暄,恐陛下临轩,不无少劳。请一面引试,后有至者,臣等策之,中书定其⾼下。”帝不许,曰:“三年取士,朕岂惮一时之劳耶!”及唱名至安中,又至第三人双流梁介,帝连举首谓该曰:“如何?”该大惭悚。 丁亥,特奏名进士李三英等三百九十二人,武举进士赵应熊等十五人,特奏名一人,授官有差。 应熊武艺绝伦,且试南首为第一人。帝谓大臣曰:“徽宗时,如马扩、马识远俱以武举擢用,或衔命出疆。今次魁选文武皆得人,应熊弓马甚精,文字亦可采。朕乐于得士,虽终⽇临轩,不觉倦也。”遂以应熊为閤门祗候、江东安抚司准备将。 左宣奉大夫、守尚书右仆 ![]() 夏,四月,丙申朔,清远军承宣使、知金州、节制屯驻御前军马姚仲为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御前诸军都统制、利州东路安抚使,兼知兴元府。保宁军承宣使、御前前部统制、知阶州王彦为金、房、开、达州安抚使、节制屯驻御前军马,兼知金州。 辛亥,保宁军节度使、万寿观使、提举秘书省信安郡王孟忠厚薨,赠太保,擢其子右朝请郞充、右宣义郞嵩、右承事郞雍皆直秘阁,它子孙六人皆进一官。 诏以提举秘书省印纳礼部,自是不复除。 辛酉,尚书吏部侍郞兼侍读陈康伯迁吏部尚书。 壬戌,尚书户部侍郞王俣权工部尚书,太府少卿林觉权户都侍郞。 是月,加封徐偃王曰灵惠仁慈王。 金降景宣帝为辽王。 五月,丁丑,诏:“孟庾追复端明殿学士、左宣奉大夫;路允迪追复龙图阁学士、左通议大夫。”庾既得归,废为民而死,或言允迪在汴不食卒,故皆复之。 癸未,金国贺生辰使、正议大夫、守礼部尚书耶律守素、中靖大夫、太常少卿许竑,见于紫宸殿。 辛卯,礼部、太常寺言:“每岁大祀三十六,除天地、宗庙、社稷、感生帝、九宮贵神、⾼禖、文宣王等已行外,其馀并请寓祠斋宮。立舂祀青帝,朝⽇,出火东阶,权于东门外长生院;⾚帝、⻩帝,权于南门外净明寺;⽩帝,夕月,纳火西阶,权于西门外惠照院;黑帝,权于北门外精进寺;皆用少牢,备乐舞。而神州地祇以精进地狭,祀荧惑以与⾚帝同⽇,皆权于惠照院行之。”神州当用犊,而亦用少牢,盖权礼也。自绍兴以来,大祀所行二十三而已,至是侍御史周方崇以为言,乃悉复之。 六月,戊申,知枢密院事汤思退守尚书右仆 ![]() 庚戌,诏:“故追复中大夫⻩潜善,再复观文殿大学士、左光禄大夫,官一子。” 甲寅,中书舍人兼侍讲、权直学士院王纶试尚书工部侍郞,太府少卿徐林权尚书刑部侍郞。乙卯,尚书左司员外郞葛立方权吏部侍郞。 戊午,初命太庙冬飨祭功臣,蜡飨祭七祀,祫飨兼之。 辛酉,故责授昭化军节度副使周望,追复龙图阁学士、左中大夫,官其家二人。 自秦桧死,左司谏凌哲请追复大臣死于贬所者。朝论初指赵鼎、王庶等数人;沈该、汤思退为相,遂并取先得罪于国者而追复之,哲复争,以为不可,乃止。 秋,七月,乙丑,秘书省校书郞陈俊卿言:“人之才 ![]() ![]() 庚午,户部侍郞林觉言:“国朝庆历以来,岁铸钱一百八十馀万缗,其后亦不下百万,如前年犹得十四万缗,去年犹得二十二万缗。而典司官吏,徒糜禄廪,朝廷罢之,殊快人意,但付之漕司,⽇久亦未有涯。议者以为诸路物料有无不等,运司不相统辖,无以通融鼓铸。宜出户部钱八万缗为饶、赣、韶三州铸本,委各州通判主管,漕臣往来措置,今岁权以二十三万缗为额,即不复以旧钱得代发。”从之。 甲戌,直秘阁、知临安府荣嶷权尚书户部侍郞。 八月,甲午朔,帝谕宰执曰:“昨⽇卿等缴到宋奂所上徽宗赐奂手诏,朕已恭览。盖徽宗內禅之美,远过尧、舜,而一时小人,外庭如唐恪、聂昌、耿南仲,內侍如邵成章、张藻、王孝竭辈、辄为妄言以惑渊圣之听,⽗子之间,几于疑贰。至宋奂、李纲奉 ![]() ![]() 乙未,参知政事汤鹏举知枢密院事。 壬寅,清远军承宣使兼知兴元府姚仲为保宁军节度使。 癸卯,金始置登闻院。 甲寅,金罢上京留守司。 己未,右奉议郞宋汝为卒。 汝为弃 ![]() 是月,金主试进士于广乐园。 九月,戊辰,故房州观察使王燮追复建武军承宣使。 戊寅,吏部尚书兼侍读陈康伯参知政事。 辛巳,给事中兼侍读王师心权吏部尚书。 癸未,敷文阁待制王俣卒。 丙戌,侍御史周方崇试尚书礼部侍郞。 冬,十月,庚申,左司谏凌哲权尚书礼部侍郞。 先是台谏官皆汤鹏举所荐,至是哲与方崇皆內徙,而以硃倬、叶义问代之,自是鹏举始不安矣。 十一月,乙丑,太常少卿充贺金国正旦使孙道夫、閤门宣赞舍人充副使郑朋辞行。 先时左从政郞左跸为书状官,死于涿州驿舍,不暇为棺具,但坎地葬之,及道夫至北庭,乃焚其骨以归。后特官一子。 丁卯,工部侍郞兼侍讲王纶等言:“兴化军进士郑樵,耽嗜坟籍,杜门著书,尝以所著书献之朝廷,降付东观。比闻撰述益多,当必有补治道,终老韦布,可谓遗才。望赐召对,验其所学,果有所取,即乞依王蘋、邓名世例施用,庶学者有所 ![]() 殿中侍御史叶义问论知枢密院事汤鹏举,以为:“人臣不忠之罪,莫大于掠美以欺君,植 ![]() ![]() ![]() ![]() ![]() 辛巳,左正言何溥请特诏大臣勿数易郡守,帝谓宰执曰:“此论切中时病。近亦有因事移易者,今非甚不得已,且令成资。”汤思退曰:“岂惟郡守!监司亦然。 ![]() ![]() 丁亥,知枢密院事汤鹏举罢,为资政殿学士、提举在外宮观,免辞谢。 十二月,乙未,重见尚书六部成。 己酉,以徐林为刑部侍郞。 戊午,金主遣骠骑上将军、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思廉,昭毅大将军、行尚书兵部郞中阿勒 ![]() 是岁,金以张仲轲为谏议大夫,修起居注,但食谏议俸,不得言事。 金主恃累世強盛, ![]() 钦为人轻脫,不识大体,金主每召见与语,钦出,辄以语人曰:“上与我论某事,将行之矣。”其视金主如僚友然。累迁国子司业。 WwW.GgCcXS.cOM |
上一章 续资治通鉴 下一章 ( → ) |
《续资治通鉴未删节》情节环环相扣、逻辑严谨,是一本十分精彩的小说,古城小说网免费提供毕沅作品集续资治通鉴最新章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