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资治通鉴最新未删节在线阅读免费下载 |
![]() |
|
古城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续资治通鉴 作者:毕沅 | 书号:10117 时间:2017/3/25 字数:13273 |
上一章 四十六纪宋 下一章 ( → ) | |
起柔兆敦牂正月,尽十二月,凡一年。 ○英宗体乾应历隆功盛德宪文肃武睿圣宣孝皇帝治平三年(辽咸雍二年。丙午,一零六六年) 舂,正月,丁巳,辽主如鸭子河。 壬申,以翰林学士、知制诰范镇为翰林侍读学士、知陈州。初,镇草韩琦迁官制,称引周公、霍光,谏官吕诲驳之;于是琦表求去位,镇批答曰:“周公不之鲁, ![]() ![]() 帝于制诰多亲阅,有不中理,必使改之,尝谓执政曰:“此人君谟训,岂可褒贬失实也!” 先是知制诰韩维奏事便殿,尝言:“人君好恶,当明见赏刑以示天下,使人知所避就,则风俗可移。”又言:“思虑不能全无过差,假如陛下误有处分,改之则⾜以彰纳善从谏之美。”及镇补外,维言:“镇诚有罪,自可明正典刑。若其所失止在文字,当含容以全近臣体貌。陛下前黜钱公辅,中外以为太重。今又黜镇而众莫知其所谓,臣恐自此各怀疑惧,莫敢为陛下尽忠者矣。” 癸酉,契丹改国号曰大辽。 乙亥,宣徵南院使、武安节度使程戡卒。戡守延州凡六年,安重习事,治不近名,然不为言者所与。初,延州夹河为两城,雉堞卑薄,尝为夏贼攻围,登九州台,下瞰城中。戡调兵大,大增筑之,后以为利。横山猷豪怨谅祚, ![]() 辛巳,以端明殿学士、知徐州张方平为翰林学士承旨。初,帝谓执政,学士独王珪能为诏,馀多不称职,因问:“方平文学如何?”欧 ![]() 命翰林学士冯京修撰《仁宗实录》。 壬午,罢三司推勘官。初,诏三司举京朝官一人,专领推勘事,至是三司奏以为不便,罢之,然议者不以罢之为便也。 癸未,辽主如山榆淀。 先是工部员外郞兼侍御史知杂事吕海与侍御史范纯仁、监察御史里行吕大防合奏曰:“伏见参知政事欧 ![]() ![]() ![]() 丙子,中书奏事垂拱殿,时韩琦以祠祭致斋,特遣中使召与共议。既退,外间言濮王已议定称皇,欧 ![]() 丁丑,中书奉事,帝又遣中使召韩琦同议,即降敕称:“准皇太后手书,濮安懿王、谯国太夫人王氏、襄国太夫人韩氏、仙游县君任氏,可令皇帝称亲,仍尊濮安懿王为濮安懿皇,谯国、襄国、仙游并称后。”又降敕,称帝手诏:“朕面奉皇太后慈旨,已降手书如前。朕以方承大统,惧德不胜,称亲之礼,谨尊慈训;追崇之典,岂易克当!且 ![]() 庚辰,吕诲等又奉:“臣等本以欧 ![]() ![]() ![]() 是⽇,诏避濮安懿王名下一字,置濮安懿王园令一人,以大使臣为之;募兵二百人,以奉园为额;又令河南置柏子户五十人,命带御器械王世宁、权发遣户部判官张徵度濮安懿王园庙地图上;皆从中书所请也。 壬午,诏罢尚书省集议濮安懿王典礼。中书进呈吕诲等所申奏状,帝问执政当如何,韩琦对曰:“臣等忠琊,陛下所知。”欧 ![]() ![]() 司马光言:“窃闻吕诲、范纯仁、吕大防,因言濮王典礼事尽被责降,中外闻之,无不骇愕。臣观此三人,忠亮刚正,忧公忘家,求诸群臣,罕见其比。今一旦以言事太切,尽从窜斥,臣窃为朝廷惜之!臣闻人君所以安荣者,莫大于得人心。今陛下徇府政一二人之情,违举朝公议,尊崇濮王,过于礼制。天下之人,已知陛下为仁宗后,志意不专,怅然失望,今又取言事之臣群辈逐之,臣恐累于圣德,所损不细,闾里之间,腹非窃叹者多矣。伏望圣慈,亟令诲等还台供职,不则且为之别改近地一官,亦可以少慰外人之心也。” 吕公著言:“吕诲等以论事过当,并从责降,闻命之始,物论腾沸,皆云陛下自即位以来,纳善从谏之风,未形于天下;今诲等又全台被黜,窃恐义士钳口,忠臣解体。且自古人君,纳谏则兴,拒谏则亡,兴亡之机,不可不审。愿陛下以天地之量,包荒含垢,特追诲等敕命,令依旧供职,则天下幸甚!” 二月,乙酉朔,⽩虹贯⽇。 命殿中丞苏轼直史馆。帝在籓邸,闻轼名, ![]() ![]() 甲午,辽驿召武定军节度使姚景行⼊见。辽主问以治道,奏对称旨,复拜南院枢密使。又召⼊內殿,出御书及太子书示之。辽主尝有意南伐,问景行曰:“宋人好生边事,如何?”景行曰:“自圣宗与宋人和好,迨今几六十年,若以细故用兵,恐违先帝成约。”辽主以为然,遂止。 乙巳,颍王府翊善邵亢奏:“皇子颍王,天质早茂,姻媾及期。方陛下即位之初,而元嗣克家之⽇,推之于礼,莫重于斯。臣伏见国朝亲王聘纳,虽《开宝通礼》具有旧仪,而因循未尝施行。 ![]() ![]() 三月,丁巳,赐群臣御筵于诸园苑。 己未,彗星晨见于壁,长七尺许。 辛酉,起居舍人、同知谏院傅尧俞、侍御史赵鼎、赵瞻自使辽归,以尝与吕诲言濮王事,家居待罪。而尧俞辞新除侍御史知杂事告牒不受,稽首帝前曰:“臣初建言在诲前,今诲等逐而臣独进,不敢就职。”帝数谕留尧俞等,尧俞等终求去,乃以尧俞知和州,鼎通判淄州,瞻通判汾州。 司马光言:“比蒙圣恩,宣谕濮王称亲事,云‘此事朕不 ![]() ![]() ![]() ![]() 壬戌,以屯田员外郞、签书江宁节度判官事孙昌龄为殿中侍御史,太常博士、监永丰仓廓源明为监察御史里行。源明,劝子也。 甲子,以都员官外郞⻩炤为侍御史,太常博士蒋之奇为监察御史里行。 初,命王珪等举官,已除孙昌龄及郭源明,而尚阙两员,中书以珪等前所举都员官外郞孔宗翰等七名进,而炤中选。帝又特批“之奇与御史”欧 ![]() 是⽇,纳故宰相向敏中孙女为皇子颍王妇,封安国夫人。先是噤中遗使泛至诸臣家为王择配,记室韩维奏:“宜选勋望之家,精拣淑媛,考古纳采、问名之义,以礼成之,不宜苟取华⾊而已。”帝嘉纳之。 戊辰,帝亲录囚。 庚午,以彗出,避正殿,减常膳。帝对枢臣,以彗为忧。胡宿请备边。吕公弼曰:“彗非小变,不可不惧。陛下宜侧⾝修德以祇天戒,臣恐患不在边也。” 新除监察御史里行郭源明奏免除命,乞追还吕诲等。诏听源明免,以告牒纳中书。 辛未,手诏曰:“朕近奉皇太后慈旨,濮王令朕称亲,仍有追崇之命。朕惟汉史,宣帝本生⽗称曰亲,又谥曰悼,裁置奉邑,皆应经义。既有典故,遂遵慈训,而不敢当追崇之典。又以上承仁考庙社之重,义不得兼奉私亲,故但即园立庙,俾王子孙世袭濮国,自主祭祀,远嫌有别,盖 ![]() ![]() ![]() ![]() 命左谏仪大夫、天章阁待制兼侍讲李受赴谏院供职。 癸酉,诏曰:“去秋以来,雨潦为沴,今星躔生变;咎证昭灼,故避殿撤膳,夙夜惕厉。永惟四海之內,狱讼烦冤,调役频冗,与鳏寡孤独死亡贫苦,甚可伤也!转运使、提点刑狱,分行省察而矜恤之,利病大者悉以闻,庶仁恩家至,副朕寅畏之心焉。” 辛巳,彗星见于昴,如太⽩,长丈五尺;千午,孛于毕,如月。 夏,四月,甲申朔,观文殿学士、户部侍郞孙沔自环庆改帅鄜延;未至,卒于道,赠兵部尚书,谥威敏。沔居官以才力闻,然喜燕游,好⾊,故中间坐废。 丙戌,礼院言:“濮安懿王建庙,当行祭告,而宗朴丧服未除,请权以本宮诸弟摄事,其祝文令教授为之。” 初,命翰林学士冯京撰祝文,京言本院未有体式,乞下礼院议。礼院议称“皇帝某谨遣官恭告于亲濮安懿王”既而以前诏俾王子孙奉祠事,乃更定此议。 帝尝以称亲之议质于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王猎,猎以为不可。帝曰:“王相待素厚,亦持此说琊?”猎对曰:“臣被王恩厚,故不敢以非礼名号加于王,所以为报也。” 命密州观察使宗旦同知大宗正司事。宗旦居所生⺟丧,以孝闻。始请别择地以葬,岁时奠祀,后著为法。 己丑,赐工部侍郞致仕皇甫泌帛一百匹。泌献所著《周易精义》等书,故有是赐。 赐真定府僧怀丙紫⾐。初,河中府浮梁,用铁牛八维之,一牛且数万斤。后⽔暴涨绝梁,牛没于河,募能出之者。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转运使张焘以闻,而有是赐。 以工部郞中、天章阁待制陆诜为兵部郞中、鄜延路都总管、经略安抚使,兼知延州。 赠皇后弟內殿崇班⾼士林德州刺史。士林,将家子,独喜学,帝尝以“谨守法律”四字诲之,曰:“能如此,则为良吏矣。”每 ![]() 乙未,颍王府翊善、同修起居注邵亢,以知制诰、知谏院兼判司农寺。于是帝谓颍王曰:“翊善端直朴厚,已擢为谏官矣。”王顿首谢。 以金部员外郞、天章阁侍讲傅卞为起居舍人、同知谏院。卞议濮王典礼,与执政意合,故骤进。 以度支郞中王稷臣直集贤院,充颍王府翊善,令于皇子两位供职。 辛丑,命龙图阁直学士兼侍讲司马光编历代君臣事迹。于是光奏曰:“臣自少以来,略涉群史。窃见纪传之体,文字繁多,虽以衡门专学之士,往往读之不能周浃,况于帝王⽇有万几,必 ![]() ![]() ![]() 司空致仕郑国公宋庠卒。帝方以灾异避正殿,有司误奏毋临丧,乃为挽辞二篇赐之,赠太尉兼侍中,谥元宪。帝为篆其墓碑曰“忠规德范之碑” 庠与弟祁,以文学名擅天下,俭约,不好声⾊,读书至老不倦。尤畏法,在扬州,使工甓堂涂,取卮酒与之,后知误取公使,立偿之,而取予者皆被罚。自初执政,遇事辄分别是非可否,用是斥退;及再登用,遂浮沉自安。然天资忠厚,尝曰:“逆作悖明,残人矜才,吾终⾝弗为也。”沈邈尝为京东转运使,数以事侵庠;及庠在洛 ![]() ![]() 戊申,以河东转运使吴充为盐铁副使。帝雅知充,数问充所在。会充⼊觐,帝谕以教授时事,嘉劳之。居河东才半岁,即召⼊。 枢密副使、礼部侍郞胡宿,屡乞致仁;庚戌,罢为吏部侍郞、观文殿学士、知杭州。 以殿前都虞候、容州观察使郭逵迁检校太保、同签书枢密院事。同签书枢密院事自逵始。 于是知制诰邵必当制,草词以进,言逵武力之士,不可置庙堂,望留诰敕与执政 ![]() ![]() ![]() 壬子,司天监奏彗星浸微,群臣诣閤门拜表,乞御正殿,复常膳,不许;三表,乃许之。 是月,辽境霖雨。 五月,乙丑,诏:“河北战兵三十万,陕西战兵四十五万并义勇,令本路都总管常加训练,毋得占役。”时边臣或奏请增兵,朝廷以为兵数不少,故降是诏。 是⽇,彗行至张而没。 戊辰,帝谓宰臣曰:“朕⽇与公等相见,每 ![]() ![]() 庚午,诏中书、枢密,自今朔望会于南厅。 吏部流內铨进编修《铨曹格敕》十四卷。 右武卫在将军、果州刺史叔褒领文州团练使。 初制,宗室⼊学,十五以上通两经者,大宗正以闻,命官试论及大义,中者度⾼下赐出⾝或迁官。至是叔褒试所学中格,故有是命。叔褒,德恭曾孙也。 乙亥,辽主驻特古里。 丁丑,以屯田员外郞王克臣子孝庄为右屯卫将军、驸马都尉,赐名师约,以尚德宁公主故也。初,帝数称唐公主多下嫁名人,及选得师约,其⽗子皆业进士,令至宰相第,试以诗,并其所业赋一编进御。召见清居殿,又谕以毋废学,后又出经籍及纸笔墨砚赐之。 辛巳,辽以户部使刘诜为枢密副使。诜为户部使,岁⼊羡馀钱三十万缗,故有是擢。 六月,乙酉,以驾部郞中、知磁州李田监淄州盐酒税务。嘉祐六年,始置考课法。至是考课院言田再考在劣等,故有是命。坐考劣降等自由始。 丙戌,回鹘贡于辽。 丁亥,免陆诜正衙令,⼊见,帝劳问之曰:卿岭外处画,无不当者,鄜延最当边境,故选用卿。今将何先?”诜曰:“边事难以遥度,抑未审陛下意在安静,或 ![]() ![]() 辛卯,以太常博士刘庠为监察御史里行。庠私议濮王事与执政意合,故命以言职。 壬辰,赠故霸州文安县主簿、太常礼院编纂礼书苏洵光禄寺丞。所修书方奏,未报而洵卒,赐其家银绢各百两匹。其子轼辞所赐,求赠官,既从之,又特敕有司具舟载其丧归蜀。 嘉祐初,王安石名始盛,欧 ![]() ![]() 甲辰,准布贡于辽。 己酉,御崇政殿,疏决在京系囚。 壬子,改清居殿曰钦明,召直集贤院王广渊书《洪范》于屏,谓广渊曰:“先帝临御四十年,天下承平,得以无为。朕方属多事,岂敢言自逸!故改此殿名。”因访广渊先儒论《洪范》得失,广渊对以张景所得最深,遂进景论七篇。明⽇,复召对延和殿,谓广渊曰:“景所说过先儒远矣,以三德为驭臣之柄,尤为善论。朕遇臣下常失之柔,是以特书此言,置之坐右,以为观省,非特开元《无逸图》也。” 秋,七月,癸丑朔,辽以西北路招讨使萧珠泽为北府宰相,以左伊勒希巴萧惟信为南院枢密使,以同知南院枢密事耶律⽩为特里衮。 甲寅,以屯田员外郞吴申为殿中侍御史。初,刘庠举申自代,帝曰:“朕固知申。”遂擢用焉。庠,申门人也。自傅卞议濮王事称旨,庠及申私论与卞协,故相继并居言职。 丙辰,辽南院枢密使姚景行致仁。庚申,辽录囚。辛酉,景行复为南院枢密使。 乙丑,以奉国留后虢国公宗谔为保静节度使。于是濮王子孙及鲁王孙各迁官一等,迁者凡二十人。帝之为皇子,辞疾不肯⼊宮,诏本位长属敦促,宗谔最长,于是劝行。及帝即位,宗谔上十馀章论功,帝不得已,特迁奉国留后。中书召知制诰韩维命辞,再三属之曰:“语勿太深也。”宗谔在籓,素嫉帝。宗谔有疱夫,善羊脍,帝使之为脍两盘,宗谔见,问之,对曰:“十三使之脍也。”宗谔怒,毁器覆⾁,笞其庖夫。宗谔 ![]() ![]() 丁卯,辽主如藕丝淀。以岁旱,遣使赈山后贫民。 八月,己亥,以龙图阁直学士兼侍讲吕公著知蔡州。公著尝言濮安懿王不当称亲,及颁讳于天下,又请追还吕诲等。皆不从,即称疾求补外官。帝曰:“学士朕所重,岂得轻去朝廷!”公著家居者百馀⽇,遣內侍杨安道即家敦谕,且戒安道曰:“公著劲直,宜徐徐开晓,语勿太迫也。”又数令其兄公弼劝之。公著起就职,才数月,数上章请出,故有是命。 九月,壬子朔,⽇有食之。 癸丑,以知制诰、史馆修撰蔡抗为龙图阁直学士、知定州。帝谓抗曰:“第行,且召卿矣。”郡兵番戍,室家留营多不谨,夫归辄首原;抗下令,悉按以法,戍兵感之。 乙卯,命知制诰宋敏求题濮安懿王及三夫人庙主于园。 丙辰,幸天章、宝文阁,命两府观翰林学士王珪所书仁宗御书诗石刻。 初,仁宗立帝为皇子,珪请对而后草诏,后有间珪者。是⽇,御蕊珠殿召珪,设紫花墩赐坐,劳问久之,召中书授珪兼端明殿学士,且谕曰:“执政员阙,即命卿矣。”翼⽇,又赐盘龙金盆一,珪惶恐以谢。帝谓曰:“朕知卿忠纯有守,曩者有谗语,朕今释然无疑矣。”珪顿首曰:“非陛下保全,臣何以至此!” 癸亥,诏:“自今待制已上,自迁官后六岁无过,则复迁之,有过亦展年,至谏议大夫止。京朝官四岁磨勘,至前行郞中止。少卿监仍以七十员为定员,有阙即检勘前行郞中迁及四岁以上,校⽇月之久者次补之。少卿监以上,迁官听旨。如别有劳绩,或因要重任使,特旨推恩者,即不在此例。” 乙丑,以太常博士、监察御史里行马默守本官、通判怀州。初,默弹奏济州防御使李珣犯销金,并匠人送开封府,官吏不能正其罪。又言宗惠女使当如法录问;且请自今外人罪连宗室,大辟皆录问然后断;又言国子监直讲刘分攵轻薄无行,多结 ![]() ![]() 皇城司尝捕销金⾐送开封府,推官窦卞上殿请其狱。会有以內庭为言者,帝疑之,卞曰:“真宗噤销金自掖庭始;今不正以法,无以示天下,且非祖宗立法意。”诏如卞请。 庚辰,知谏院傅卞言:“风闻贵戚奏荐恩泽,未经减定,或托以亲戚,滥及⾼资商贩之徒。”诏:“自今妃嫔、公主以下,非有服亲若有服亲之夫,无得奏荐。” 是月,夏国主谅祚举兵寇大顺城,⼊寇柔远寨。烧屈乞等三村,栅段木岭。 初,环庆经略安抚使蔡 ![]() ![]() ![]() ![]() ![]() 冬,十月,壬午朔,以仙游县君任氏坟域为园,从礼院所奏也。 癸未,遣西京左蔵库副使何次公赍诏赐夏国主谅祚。问所以⼊寇之故,仍止岁赐银帛。陆诜言:“西戎颇顺矣,不若且赐时服,因以诏问之,彼必感惧。今特遣次公,彼多奷诈,或疑朝廷畏己,则未遽服也。”不从。 甲申,以户部判官、直集贤院王广渊直龙图阁兼侍读,集贤殿修撰周孟 ![]() 帝不豫,广渊忧思忘食寝,帝自为诏以慰安之曰:“朕疾少间矣。”乙酉,诏两⽇一御迩英讲读。时帝已不豫,然近臣尚未知也。于是皇子颍王等引仁宗故事以请,从之。 丁亥,诏令礼部三岁一贡举。天下解额,于未行间岁之法已前,率四分取三分。礼部奏名进士,以三百人为额,明经诸科,不得过进士之数。 以同签书枢密院郭逵为陕西四路沿边宣抚使兼权判渭州。逵恳辞签书,帝曰:“初 ![]() 甲午,诏宰臣、参知政事举才行士可试馆职者各五人。 先是帝谓中书曰:“⽔潦为灾,言事者多云不进贤,何也?”欧 ![]() ![]() 于是韩琦、曾公亮、欧 ![]() 丙午,群臣以来岁元会,表上尊号曰体乾应历文武圣孝皇帝,诏不许,五表,乃许之。 十一月,甲寅,以庆州蕃官都巡检使赵明领顺州刺史,以击夏人于大顺城有功也。于是将士及蕃官有功者,随轻重赏之。 戊午,帝不豫。 己巳,归徐国公主于王氏,皇后及皇子颍王、东 ![]() 司马光奏曰:“今岁彗星彰见,连月乃灭,飞蝗害稼,⽇有食之。加之陕西、河东夏秋乏雨,禾既不收,麦仍未种;西戎內侮,边鄙未安。而朝廷晏然曾不为意,或以为自有常数,非关人事;或以为景星嘉瑞,更当有福。今者又有佞臣建议,请上尊号;其为欺蔽上天,诬罔海內,孰甚于此!伏望止群臣听上章表,却尊号而弗受,更下诏书,深自咎责,广开言路,求所以事天养民、转灾为福之道。俟圣体康复,天时丰穰,然后推崇徽号,何晚之有!臣承乏侍从,诚见近⽇群臣皆以言为讳,⼊则拜手稽首,请加鸿名,出则错立族谈,腹非窃笑,终无一人为陛下正言其不可者,是敢妄进狂瞽,唯圣明采察。”不从。 初,夏人寇大顺,帝问两府:“策将安出?”宰相韩琦请留止岁赐,遣使赍诏往问;枢密使文彦博等曰:“如此,则边衅大矣。”因引宝元、康定之丧师以动帝意。琦曰:“兵家须料彼此。今⽇御戎之备,大过昔时,且谅祚狂童,岂可比元昊也?诘之必服。”帝竞从琦议,遣何次公往使。朝退,二府以所论不同,各相私语。彦博谓其 ![]() ![]() ![]() 先是帝久服药,监察御史里行刘庠奏请立皇太子,帝不怿,封其奏。一⽇,宰相韩琦等问起居退,颍王出寝门,忧形于⾊,顾琦曰:“奈何?”琦曰:“愿大王朝夕勿离左右。”王曰:“此乃人子之职。”琦曰:“非为此也。”王感悟去。帝自得疾,不能语,凡处分事皆笔于纸。 十二月,壬午,辽以知枢密院事杨绩为南院枢密使,以枢密副使刘诜参知政事。丁酉,以西京留守哈珠为南院大王,旋出萧珠泽为武定军节度使。 辽主以杨绩旧臣,特诏燕见,论古今治 ![]() ![]() 辛丑,帝疾增剧,辅臣问起居罢,琦复奏曰:“陛下久不视朝,中外忧惶,宜早立皇太子以安众心。”帝颔之。琦请帝亲笔指挥,帝乃书曰:“立大王为皇太子。”琦曰:“必颍王也,烦圣躬更亲书之。”帝又批于后曰:“颍王顼。”琦曰:“ ![]() 癸卯,大赦,赐文武官子为⽗后者勋一转。 乙巳,诏以来年正月十九⽇册皇太子,翰林学士承旨张方平为礼仪使,翰林学士王珪撰册文,钱明逸书册,知制诰宋敏求书宝。 是年,辽放进士张臻等百一人。 WwW.GgCcXs.coM |
上一章 续资治通鉴 下一章 ( → ) |
《续资治通鉴未删节》情节环环相扣、逻辑严谨,是一本十分精彩的小说,古城小说网免费提供毕沅作品集续资治通鉴最新章节 |